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提纲
添加日期:2018-02-15     浏览:1761

关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史》编撰工作的通知

一、  撰写组织

编委会主任

颜大胜

编委会副主任

李冰、闻德亮

编委会

颜大胜、李  冰、闻德亮、丁卫泽、潘新华、王亚平、梅  文、史  红、刘仁权、谭  珂、张中兴、曲大为、赵惠康、邵  加、文民刚、道  焰、刘格林、卞 

主编

丁卫哲  颜大胜  邵加

副主编

李冰、潘新华、道焰、谭珂 、原宝华 、石雄

编委(写作组)

由板块负责人决定(2-3人)

顾问

吴志澄、陈金宝、谢百治、郭光友、吕小定、王云婷

二、  版式与出版事项

1、  科学出版社出版

2、  30万字、出版册书暂定3000册、6A黄色青色纸精装

3、  精装、关键部分有二维码热字

4、  标识设计 (采访、光盘、书等出版)

5、  出版后书的发行渠道为教育部、卫计委、各省教育厅、高校、高职院校、省和市图书馆、附属医院、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学会等 )各高校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出版社(人卫生出版社、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等)、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年会代表、采访人员、撰稿的每个人员

三、  学会编写工作对外联系统一公务函 

由秘书组统一出据采访、调研、查询联系公函,加盖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函。

四、  预算

预定13.5

1、  出版费用

2、  查找资料费用

3、  采访费用

4、  专家费用

5、  视频访谈录费用

6、  编写人员费

7、  工作人员费用

8、  差旅费用

9、  其它

五、   编写纲要(见附件)和文稿撰写分工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发展史》共分九大板块,每板块2-3万字,具体板块如下:

第一部分 起源于发展     丁卫哲  吕小定

第二部分 组织建设         颜大胜

第三部分 技术环境         潘新华

第四部分 资源资源建设     邵加

第五部分 教学应用与成果   邵加 

第六部分 学术研究         道焰  原宝华

第七部分 学科建设         谢百治  李冰

第八部分 专家和重要事件采访录   丁卫哲

第九部分 大事列表     丁卫哲

六、  采访录名单(附件二)

1、视频访谈

负责各地采访:丁卫哲、道焰

北京采访:  邵加、潘新华

2、视频制作

访谈时间为3-5分钟

七、  杂志社的配套工作

1、  收集杂志社所有的版本

2、  定期发表访谈

3、  定期发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史内容

4、  参与相关章节的编写

八、  时间安排

201712月 初稿完成

201812月 出版 

九、  各届会议收集分工

1、筹备学会   湖南医科大学 

2、第一届学术年会  华西医科大学 (90年)

3、第二届学术年会  中山医科大学

4、届学术年会  西安医科大学

5、301会议

6、第四届学术年会  大连医科大学(2000年)

7、第五届学术年会  广东医科大学

8、安徽医高专(20095月)

9、第六届学术年会  宁夏医科大学(20周年)郭光友总结

10、  沈阳换届(201212

11、  第七届学术年会  昆明医科大学(20134月)

郭主任事

WHO吴志澄

画册

12、  第八届学术年会  南通医科大学

 

 

附件一

编写大纲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史》编撰大纲

 

第一部分起源与发展

第二部分组织建设

1、    教育技术学会

2、    教育技术学组

3、    高校和高职、中专院校教育技术组织

第三部分技术环境

1、     早期应用

2、     单媒体  医学显微摄影

        电影

幻灯

扩音

广播

录音

3、     多媒体

4、     技术生态环境

第四部分教材与资源建设

1、      教具与单媒体

 

2、       教材与多媒体

3、       平台与系统

4、       资源的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针对的实体为绘图、幻灯、投影片、广播、录音、电视、课件、网站、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教学系统的整合

 

1.       第五部分教学应用与成果

1、          早期教仪的应用

2、          电影的应用

3、          形态学应用

4、          医学基础与临床及桥梁课的应用

5、          医学教学的应用

6、          科普宣传

7、          科研的应用

8、          学校的教育技术教改发展

9、          教学科研应用成果

第六部分学术研究       

1、          教学科研项目

2、          学术活动(学术大会)

3、          医学杂志中的各项教育技术研究

4、          出版教育技术的书籍及教材

5、      杂志社的发展

第七部分队伍建设        

1、          学科建设

2、          国家层面的培训、协会培训

3、          研究所建设

4、          教育技术人才建设

5、          教育技术对外交流

第八部分专家和重要事件采访录  

1、          采访专家

(1)    周东海  卫计委科教司司长

(2)    薛建阁  中华医学影像出版社首任社长

(3)    李德霖  中华医学影像出版社第二任社长

(4)    吴志澄  学会首任主任委员  前中山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教授

(5)    张富荣  学会首任常委  河北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首任主任

(6)    徐桂珍  学会首任副主委  原北京医科大学首任主任

(7)    白世痒  学会首任副主委  卫计委电教师资班负责人  原山东医科大学首任主任

(8)    谢百治  学会第二届主任委员  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前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教授  博导

(9)    陈金宝  学会第三届主任委员  前中国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教授

(10)郭光友  学会第四、五、六届主任委员  前解放军总医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11)李冰   学会第七届主任委员  原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12)     冯钢   首任《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总编

(13)     吕小定学会第四、五、六届秘书长  原南方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14)     陈鸣  华西医科大学

(15)     黎康   上海医科大学

(16)     姜英   山东医科大学

(17)     袁益品协和医科大学

 

第九部分大事列表    

1、          学术会议

2、          各学组成立大会

3、          发展历史中的第一个

(1)关于教育技术的上级批文

(2)第一本教材

(3)第一个学科点

(4)第一个硕士

(5)第一本杂志

(6)每一次分会的组织成员、学组组长

(7)教育技术西部行

(8)学会论文、视频、美术、摄影、平台、课件、微课一等奖获奖名单

(9)学会先进工作者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