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简介
添加日期:2007-12-27     浏览:13425
一、教育技术中心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中心从1978年起,随着任务性质的不断变化,经历了几次更名。1978-1984年为电化教学室; 1985-1997年为电化教学中心;1998年至今为教育技术中心。
    教育技术中心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编制序列有:高教、工程。目前有高级职称3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初中级职称5人。
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教育技术中心成为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这是全国医学院校中首批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二、教育技术中心主要职责
    根据总参和总后有关教育技术工作规定,以及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育技术工作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围绕保障军事教育训练,提高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质量和效益,开展军事教育训练信息环境和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维护,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创新实验、学科建设与教学培训、组织管理与服务保障等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校部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面向全校开展教育技术工作,参与指导、检查和总结本院校的教育技术工作;
2.组织实施学校的军事教育训练信息环境和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3.负责学校教育训练活动的教育技术保障;
4.组织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学术交流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5.负责我校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开设教育技术课程;
6.负责论证、购置、使用和管理教育技术设备和器材;
7.管理和使用教育技术工作经费;
8.上级赋予的其他职责。
三、教育技术中心的专业分工
1.教材制作室
    教材制作室主要完成全校各单位的电视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课程教材的制作任务,拥有先进的视频数字化设备和虚拟演播室系统,可以高质量的完成视频数字化中的视音频采集、编辑、压缩、存储、数据传送、刻录光盘等所有工作。
2.媒体研发室
    媒体研发室主要进行有关CAI的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制作的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估以及设计。并具有长期开展CAI的丰富经验。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医学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研究生工作站
    为培养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各类硬件设备、开展课题研究所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各种相关的图书和期刊杂志等教学环境。
4.医学摄影室
    医学摄影室进行各类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所需照片的拍摄和制作。照片质量以用光合理、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准确和制作快捷为特长。
医学摄影室拥有经验丰富的摄影专家、精良的摄影器材、先进的数码相机和整套彩色数码照片冲洗扩印设备。
四、教育技术中心近三年的工作业绩
    近3年来,中心编制的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幻灯教材在上海、华东、总后、全军和全国的各类评比中10余次获得一等奖。主编专著4部,参编8部。发表的论文10余次在全国、全军获各类等级奖项。
   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方面获得全军、总后优秀课件一等奖3项,教育部CIETE优秀课件二等奖 1项、三等奖1项,卫生部优秀医学视听教材及CAI课件二等奖1项。我中心的专业网站2005年被总后评为优秀学科专业网站二等奖。
    我中心制作的电视教材获得全军、总后优秀电教教材一等奖3项,卫生部优秀医学视听教材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优秀视听教材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其中《呼吸道病毒》获2005年度全国科教影视学术三等奖。并与其他三部作品在坦佩雷国际科教影视短片节上向各国专家和读者们进行了展映和交流。
    医学摄影作品及幻灯教材获全国、全军摄影比赛一、二等奖6项。
    在科研方面,完成全国教育学科“十五”重点课题优秀子课题1项;立项和开题全国教育学科“十一五”课题子课题1项。今年参与申报及编著“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教育技术》1项;申报总参科研课题1项;在研校青年科研基金课题1项。
五、研究生培养
    本中心的教育技术硕士点培养目标是:除达到学校总体培养要求外,还应具备坚实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和各类媒体设备的操作技能,能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专业网站,开发多媒体课件,能够承担本专业大班课部分教学和实验指导工作。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发展新动向,具有独立进行教育技术与学术传播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资料,通过网络进行英文学术交流,能进行一般英文专业口语交流。
•       硕士点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各类媒体的研发规律,学习行为和媒体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       为培养研究生,建立了由高级职称老师组成的导师组并配备了学术秘书。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生工作站和在各专业室轮流学习的优良软硬件环境。
•       本中心还开设了第二军医大学全校硕士研究生课程《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并承担此课程的教学任务,编写了约90万字的相关教材《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硕士点建立以来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一些论文和参与的项目还获得了各等级的奖励。
六、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思路
1、夯实一个基础
    提高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环境是教育技术中心今后发展的一个根本基础,这个基础主要分为硬件环境基础和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基础。
    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我校已完成三期校园网工程建设,网络连接采用1000M以太主干,向校园网用户提供光盘检索、视频点播、视频广播、INTERNET浏览、WWW服务、FTP服务、Email、数字化图书馆、网上教学等应用,并由此带动各部、院、系本身的局域网建设,真正实现全校的信息网络一体化。
    教育技术中心拥有价值1000万元的电视制作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网络课程实时录播系统及医学摄影设备。近年来建设了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设施设备:用于素质素养培训的高配置、管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用于网络课程制作和网上直播的课程录播系统及教学演播室;用于教材建设和视频编缉的高清摄像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数字切换台;奠定了服务教学、服务教改的坚实基础,为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我中心将建立一个现代教育技术开放式实验室,其中将以虚拟演播室的建设为主,它将立足于教育技术领域,组建一个基于web的计算机远程教学系统,让教师与学生在一个虚拟课堂上教与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形成一个学生与计算机及教师与计算机之间交互式的操作环境,实现远程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的虚拟教学环境。
    我中心还承担着推进全校师生“信息素养”的普及任务,向全校师生开设相关信息素养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有效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教育方法,学会自学。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将信息素养的教育渗透到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2、拉练一支队伍
    实施中心内部人员轮岗培训、择优择强定岗的方法,进行科室人员的业务融合、主流提升、优长突出的素质培养。逐步完善科室人才结构和人才知识结构,着力提高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构筑可以提升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层次的教育平台和导师队伍。全中心大力推行“边工作,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工作方法,同事间分工协作,互相学习,大家都能创造性开展工作,2006年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和学习达10多次。
    积极申办各类项目以国家级(含上海市级)项目为重点,以军事医学为特色,积极申请和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技术项目,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技术工作。今年申请总参和国家教育技术协会科研课题共3项,包括: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新的网络环境对网络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重点课题。
3、转变一个观念
    教育技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领域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科建设,还要走进教学、服务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研究生教学采取导师负责制。培养能够理论结合实际的真正意义上的硕士生,让研究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并且能够服务教学,硕士研究生的课题与实践相结合,做出有意义的优秀论文,让研究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4、提升一个职能
    中心提升能够主动保障学校教育技术服务的职能,主动向学校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如中心建立了校史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为全校各部门实时提供各种照片、视频和音频。不仅满足了教学、科研在校史档案上的要求,而且提升了中心在学校的地位。08年中心拟打算将学校校史馆建设为虚拟数字校史馆。
    我中心还作为总参教学评估的网络课程建设和技术支持单位,培训学校教员、开设网络课程,及时回答教员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动多次派人到各部院系进行讲授和个别技术指导。使得学校主动为中心提供资金、愿意给中心提供设备支持。在无形中教育技术中心在学校的地位不断上升。
5、营造一个氛围
    在中心党支部集体的带领下,全中心同志的政治觉悟和敏感性高,形成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集体的良好氛围,增进了内部团结,强化了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自觉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坦诚相见,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
    中心集中研究业务工作,坚持每周的学术活动,着重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准确及时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及时论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及信息技术,加强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在全中心范围内营造有利于科研工作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保证教学、科研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
    紧紧围绕服从、服务于发展为第一要务,提供事业上良好的契机吸引人才,让人才创新有机会,有发展空间,提供科研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条件,为中心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
    在学校快速发展和建设的新时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将以现有设备、设施为基础,以服务教学、科研为中心,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借鉴信息技术成果,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为推动和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校门口
综合大楼
演播大厅
录像室
非线性编辑[
多媒体教室
数字化校史档案室
第二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200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