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情境创设
添加日期:2007-02-01     浏览:4659

hengtian815@163.com

[摘要] 协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学校中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来。本文对协作学习环境和协作学习情境创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协作学习  学习情境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Create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Heng Shen   Li Bing  Xie Baizhi

Center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hengtian815@163.com

[Abstrac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mode of teach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the current design of a dynamic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reas. Many researchers will be more energy input to the design of schools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alk about th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 cre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learning environm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一、协作学习的基本概念、要素和模式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1]。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作学习模式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

        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作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协作小组中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以2-4人为宜;成员是指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策略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人员的分派依据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在协作学习模式中并非可有可无,因为有辅导教师存在,协作学习的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2];
        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7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3]。

        竞争性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竞争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辩论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使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问题解决是协作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智能化程度高的协作学习系统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虚拟学习伙伴,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或由计算机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动态确定学习伙伴;设计是由辅导教师给定设计主题,该主题强调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如问题解决过程设计、科学实验设计、基于知识的创新设计等;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皮亚杰指出,协作学习在儿童认知发展建构中是一种主要的方式。皮亚杰认为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应该是平等的,如成人与儿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开始时儿童或学生的活动可能是受控制的,但当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后,与成人或教师之间的平等协商、对话、讨论将更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加深对认知内容的认识[4]。

二、协作学习情境创设与环境支持
        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前应该对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分析,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的重要因素。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时,新旧知识的联系同化,在学习先前知识时所得到的经验并不是直接同后继学习发生作用的,而是用他影响原由的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从而间接影响新的学习”[4]。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那些知识点,还缺少那些知识点,以及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和要学知识的区别,做了这些工作之后才可对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环境进行设计。设计资源环境时可以从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两方面来分别进行。学习内容设计主要应考虑在创建学习环境时如何组织知识领域,包括问题情境中的知识序列和联接设计、认知工具设计等。教学策略设计是指在学习环境中如何指导、暗示学生,如何影响学生进行认知,协作和交流如何进行等。

        协作学习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例如,当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遇到困难,教师就会及时地参与教学:他首先鼓励学生接近其搞不清的语法问题,然后向他们提供获得知识所需的援助,如:细致讲解,举例说明,组织讨论等;或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以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协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提出能积极引发学生思考的好问题。建构主义对好问题的标准是[5]:

 (1)要求学生作出一个可检验的预测;

 (2)利用不很昂贵的设备或器材;

 (3)有一定的复杂性,可以使学生提出种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4)适合于小组活动。

        协作学习是要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便共同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讨论的情境,情境创设既包括问题情境也包括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以Flash动画教学为例):
  (1)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己发现制作动画中的问题;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实例演示制作情境,引导学生理解Flash的背景和基本操作;
  (5)创设疑惑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6)拟订学习提纲,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制作动画;

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方式:
  (1)创设激趣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他强调了兴趣在智能开发中的向导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积极主动的去思索创新。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主动探索与思考;

  (3)创设讨论情境,营造创新氛围和协作精神;

  (4)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拓展多向思维;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大多数的协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遇见。对于第一种情况,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4]:

 (1)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

 (2)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

 (3)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即最近发展区上引导学生。

        网络环境中协作学习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和硬件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空间环境和硬件环境是现有设备提供的,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互联网环境等。硬件环境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等;网络环境中还有一个重要环境就是社会文化环境,起协调人际交流的作用。网络隔离了人们,又从信息交流角度将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人们脱离了具体特征,而只是信息承载者之间就某问题形成的协作者。这样可能更加有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6]。

        协作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终点是问题解决式学习,这种学习情境赋予学生多种角色,并从问题解决途径的若干可能性来建构知识,并通过参与和交流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创造力和积极思维,以一定手段反馈学习者的学习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协作探索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及其内在联系,从而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协作式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指导学生搞好协作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能使他们互助互爱、团结、共同进步,更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Flash的动画制作,制作水滴的不断滴落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练习;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最后让学生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样,通过学生听、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反思等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提高。并非所有的活动都适于协作,协作学习没有模式可以选用。实际上,比较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活动,就不适合于协作学习,需要探究、深入思考、进行发散思维的活动,更适合应用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并非是万能的,也有它的局限性,对于某些任务而言,竞争性、个别化的学习,同样能有效的达到目标,甚至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协作技能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利用协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当今教学中必要的一环,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李克东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年第4期
[2]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 教学系统设计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3] 乌美娜,教学设计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10月
[4] Robert Sternberg  Wendy M. Williams 教育心理学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9月.  
[5] 徐土根,协作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第3期 
[6] 安晓飞,黄志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 [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作者简介] 恒?|(1981-),女(满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冰教授,谢百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