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反思
添加日期:2007-01-28     浏览:3104

wyfdwy@163.com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课程的腾飞插上了的翅膀。本文在对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和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建构主义ICT 教学方法,并探讨了如何在该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医学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提出了网络课程建设中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 网络课程 ICT教学方法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The Design and Ponder of the Network Course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WANG Ying   XIE Bai-zhi     MEN Peng


Center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wyfdwy@163.com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and studies the present of our national network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 existent in the construct of network courses, based on which we introduced constructivism ICT teaching method, and explored how to design the Medic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etwork course system based on it. And especially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which need further thinking and solving in the construct of network course.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network course, ICT teaching method, system design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有不少网络课程虽然加入了多媒体的支持,但是仍然没有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束缚,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网络课程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而已。透过这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们只是把网络当作信息传播的载体,而没有把它当作一个具有情景意义的学习的环境,因而它是低层次的、基于行为主义学习观的网络课程。可以说,这不是网络或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设计者的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因此,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即要把网络课程设计成一种高层次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我们该怎样转变观念,以什么样的理论或思想来指导。

    正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应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着重于情境,建构,合作与交流,着重于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建立自己的认识和理解。[1]可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课程的腾飞插上了的翅膀。

二、研究背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
    1998年9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网络远程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到目前为止,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经有67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网络教育在线学生数逐年增加。预测分析表明,到2005年,中国的网络教育规模有可能达到世界首位,信息服务业的增长率年平均超过30%,而教育将成为其中一项重要服务产业。应该说,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是迅速的,前景是美好的,但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不能掩盖和忽视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对网络教育而言,网络课程开发的质量问题应该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古人说得好,“初生之物,其形必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的网络课程也是这样,它在发展之初也存在着诸如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看看我国网络课程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2.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自主学习资源相对不足
    自主学习是网络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2] 网络教学资源散落在Internet的各个角落里,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对于绝大多数的网络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习惯不足以使他们从网络海量信息中准确而又快速的获得有效信息,因此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相关知识的电子图书馆式的资源库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网络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2.2 缺少学习监控与评价
    由于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和教师直接面对的是计算机或网络终端,使本来很直接的师生关系变成了“人―机”关系或“人―机―人”关系,削弱了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网络教学中教师、学生间的教和学不再有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步性,导致教师在许多情况下只能通过非实时的交互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和监控,如果不在课件的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交流和互动,不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教学反馈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和处理,将大大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不利于个性化的学习。监控和评价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体现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习者的成就性评价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评价。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大多只采用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一般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缺乏基于问题和案例的解决型练习。在评价的结果上往往只给出问题答案,而没有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学习者只能自己猜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2.3 缺乏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 ,它是通过一系列文化知识传递的活动来实现的,并不是只有起点和终点。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教育目标的实现,更要关心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并不只是提供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比如说网络环境下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交流和反馈等。目前的网络课程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缺少教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关注,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三、建构主义ICT 教学方法指导下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凭借网络飞速发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

1.ICT 教学方法
    何谓基于建构主义的ICT教学方法?所谓ICT教学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教学。对于教育而言,ICT不仅是需要学习的内容,也不只是传统教育的辅助工具,还是推动整个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促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形式以及学校结构等方面都发生深层的变革。ICT与教育的整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趋势。常用的几种ICT教学方法是定锚式教学、信息银行、符号板和整体语言教学法。[3]现结合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来说明之。

2.网络课程系统设计
    针对上述我国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重点对《医学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以下几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医学教育技术》网络课程


2.1信息银行教学法与学习资源
    所谓信息银行就是信息源或信息储存库。传统的形式包括教科书、教师、百科全书、词典、录像带、视盘等。信息银行教学法强调科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基于这一理论的指导我们采取了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方法建设学习资源模块。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资源库平台,以方便教师或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源上传到资源库,并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资源库里获取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作品。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既是学习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实现了知识的反馈与增值。学习资源包括:

3 素材库
    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将有关《医学教育技术》的素材按类型进行管理,分为幻灯片资源、图形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

4 电子教案
    把选定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形成节点;以超文本的形式来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可以依据个人的学习需求通过文本、图形、幻灯片、热字、热按钮等超文本链接方式任意选择学习路径。

5 授课点播
为学习者创设虚拟的学习情景,学习者可在线观看老师的授课视频,这样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 教学案例
    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案例交织组成"十字形",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以增强知识的弹性与迁移性[4];系统允许教师将优选的学员优秀电子作品上传至案例库。

7 相关资源
    包括参考文献及相关网站等。有助于学习者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