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编委会于2004年4月27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召开。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杂志主编朱宏亮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兼杂志常务副主编冯钢研究员,全国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谢百治教授及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李冰教授、第二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烟玉明教授等11人出席了会议,另有两名同志列席了会议。会议由编辑部主任冯钢主持,朱宏亮主编代表编辑部作了题为“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努力提高杂志质量”的发言,对杂志近四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他从杂志的现状,努力方向和思考问题三个方面谈了
杂志的变化: 杂志依靠学会,在学会的支持下稳步发展,围绕学会的各项安排,及时报道学会的有关信息及各学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日本医学写真杂志社继续保持信息交流并互登稿件、信息;狠抓编校质量,使期刊管理更加规范,先后增加了英文摘要、关键词:
这几年杂志质量逐年提高,杂志的基金论文逐年增加,同时,具有博士和高级职称者投稿增多。杂志从2001年lO月建立了电子信箱并对外公布,现网上投稿、回稿率达95%以上;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与《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2003年还加入了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和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数据库并被列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期刊。现在,杂志的稿源逐年平均递增20%。
对此,朱宏亮教授对学会和编委们给予编辑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他指出杂志的质量关乎杂志的生存,杂志不仅要宣传本学科在医疗、教学、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及最新的学术动态,而且要宣传学科带头人,使外界能更好地了解教育技术专业;他同时举例并强调杂志在敏感和焦点问题上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避免犯政治性错误。
与会的编委都作了热情恳切的发言,指出杂志进一步发展和报道定位等问题。 谢百治认为:杂志的他引率之所以不高,受统计源期刊评比中学科分类的影响较大。同时,他肯定了杂志的成绩,指出了制约杂志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杂志应侧重于实践研究,建立约稿制等。
烟玉明谈了杂志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对学术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影响力与宣传力度有关(包括杂志的装祯、印刷质量的精美、纸张的好坏等),并建议: ①加强稿件修回制度;②设年度贡献奖:奖励那些在学术上有特殊贡献的人;③栏目设置应活泼并加强装祯设计;④开辟技术、艺术方面的栏目(可参考大众电影等杂志);⑤开辟名家论坛;⑥努力提高杂志质量。争取进人统计源期刊;⑦建立约稿制(约作者、题目、篇幅)及扩大赠阅范围;⑧警惕稿件的流失。
张林首先肯定了杂志的成绩,认为杂志应处理好理论性和活跃性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建议设立技术顾问,特约一些专家稿件;医学美术除了多媒体技术、动画外,还有一些艺术性很强的照片,可以登出来以增强杂志的观赏性和知名度。 常力兮认为杂志的影响面没有很强地渗透到非医学院校,这直接涉及到杂志的稿源和影响面,他指出编委应从自身做起,多做宣传,扩大杂志影响。
马风溪提出杂志的英文摘要应进一步规范并注意与国际接轨; 李冰指出杂志约稿应不局限于教育技术领域,也可约一些非教育技术领域的人来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组织专题讨论;定期做一些摘引、综述、评析;杂志的定位应侧重于技术方面(实践应用和实例研究);和大的知名公司建立一些学术关系,使杂志的经济实力和宣传都有提高;狠抓杂志质量争取早日进人核心期刊。
阮鼎和提出应扩大杂志的赠阅面,在杂志上多登载一些医学美术作品。
刘扬建议杂志在封2登载专家点评,报道一些热点问题。
列席代表杜庆锋博士提出杂志除了应加强其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同时,应多吸纳一些医院的文章;充分发挥每个编委的作用,使其负责联系其所在区域的工作。
列席代表李煌指出杂志应根据学科发展的动态设置栏目以引导学科的报道方向。会议期间,杂志责任编辑原宝华介绍了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收刊原则和杂志所具备的收刊条件及存在的不足,编委们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达成了共识。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编缉部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编委会代表合影

全国医学教育技术理论研讨会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编委会主席台

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冯钢教授在主席台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谢百治教授在主席台

理论学组组长烟玉明教授在主席台

代表合影 |